埃及亚历山大城,一个迷人的名字。她曾是古代马其顿国亚历山大大帝的君临之地,威名响彻四海;她也是埃及艳后的故乡,传说静谧的波涛下尘封着埃及艳后辉煌的宫殿。
然而荣耀总是历史车轮上的惊鸿一瞥,而平淡却是漫长岁月的主色调。在这座古老风情的城市里,却有一道靓丽的风景让我记忆犹新。
轻便、油耗低、带个小棚子能遮风避雨,司机坐前面,后面满满挤上三五乘客,这种小三轮车,我们唤作“三蹦子”,当地人叫它“突突车”。“突突车”可谓是亚历山大城市交通的毛细血管,作为最方便的交通工具随处可见、招手即停。大都是十几岁稚气未脱还未成年的司机肆意穿梭在车水马龙中,在坑坑洼洼的道路里摇晃跳跃。面临巨大的交通隐患,当地交通部门一度想取缔这种没有牌照、非法经营的交通工具,但无奈这是几百万人赖以生存的谋生工具。
每到黄昏下班时分,中港埃及阿布基尔集装箱码头项目工地大门外都会上演一场“汽车总动员”,各式各样的车辆集结在一起开始接工人们回家,有从香港电影中走出来的9座面包车,有从前苏联穿越过来的年近五旬的二手莫斯科人小汽车,也有我们国家乡镇最常见的“大运”牌摩托车……当然最耀眼的还是这种小巧的“突突车”。黑黄主色调的车身,一双灵动的小眼睛在络绎不绝的人群和车流中格外耀眼。司机会把车子擦得很亮,侧身披上两排小型彩灯,前窗挂上日式风铃,再把大灯改成粉色,最后贴上宝马或奔驰车的标签,话说这种风格的装饰才能招揽到更多的客人。
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也坐上了这种“突突车”。在与司机的攀谈中得知,他就住在港口附近,见很多邻居好友都在我们项目上做工,他便做起了这份“拉客”生意。每一趟车坐上三五人,车票每人五埃及镑,每天早上一个来回,晚上两三个来回,再加上白天打些零工,每个月的收入也很可观。我第一次体验这种“突突车”,路上虽有些颠簸,好在软垫还算舒适,这摇摇晃晃的感觉让我想起刚去县城上高中的时候,每次都是花2块坐三轮车去车站,一晃眼这已经是十年前的事情了。也许只有坐在“突突车”上看埃及,才令人回想到一些刻骨铭心的记忆。
“突突车”是亚历山大这座城市街头跳跃的音符,在乡间小路是独奏曲,闯入车水马龙之中就变成了交响曲。路边小摊贩将琳琅满目的水果摆放在“突突车”尾箱上供路人挑选;结束一天的劳动下班的当地工人簇拥在“突突车”有说有笑,露出两排大白牙,憧憬着今晚和妻儿的晚餐;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坐在“突突车”里在海边拍照留念;这就是亚历山大,“突突车”俨然已经成为这座城市里不可或缺的存在。
中国和埃及都是文明古国,是彼此可靠的朋友和真诚的合作伙伴。国家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春风吹到阿布基尔这个小渔港,也为这里带来了生机,“突突车”开始在这里川流不息。
由我们中国人承建的码头项目会带动就业,助力当地经济发展。我相信,随着两个国家的合作越来越密切,亚历山大这座古老的城市终会冲破束缚,重现昔日荣光。(史筱迪)